喝得起白的,扛得住黄的,不一定走得动路的——这年头,喝酒不分场合不分量,喝到发作的年轻人,比你想象得多得多。
这不,前段时间,南京某医院的风湿科门诊来了个20出头的小伙子,脚肿得像发面馒头不说,走路一步一咬牙。他爸搀着他进门,嘴里还嘟囔着:“不就是几瓶啤的几口白的嘛,至于嘛!”
医生看了看他的指标,差点没把笔扔了。800+ μmol/L,正常人上限是420,这小伙子直接翻倍了,简直不是在喝酒,是在跟肾脏叫板。
他喝了啥?白酒打底,啤酒走量,天天喝,喝了整整一个月。
你以为你在“豪饮”,其实你在“自毁”
很多人还沉浸在“哥们喝得起、扛得住、肾好”的幻觉里,殊不知,这种喝法,简直是给身体磕头上香——拜托它早点崩盘。
啤酒+白酒 = 痛风双重暴击套餐
先简单说点“科学”:白酒含的是乙醇,啤酒不仅含乙醇,还有大量的嘌呤。嘌呤是啥?就是体内代谢后变成尿酸的原料。多了,尿酸就堆,堆多了就结晶,结晶就扎在关节里,痛得你怀疑人生。
白酒虽然嘌呤含量低,但它能让肾脏排尿酸的能力大打折扣,还能加速身体内乳酸的生成,乳酸又会抑制尿酸的排出。啤酒呢?自带“嘌呤炸弹”,一瓶330毫升的啤酒,嘌呤含量可达17毫克以上。
这俩一搭配,白酒负责“封路”,啤酒负责“堆货”,尿酸一边被大量生产,一边被死死堵着出不去,结果可想而知。
有研究明确指出,长期大量饮酒者,痛风发作风险是普通人的2-3倍以上,尤其是饮用啤酒和烈性酒的人群,发病率更高[1]。
你不是“上头”,你是“肾痛”
有些人还在那儿自豪:“我酒量大,喝多了顶多上头,没事儿。”你以为你是头晕?不,你是肾在哭。长期这样喝,肾脏受损是迟早的事,不信?拿个肾功能指标走一圈试试看。
中医怎么看这事?
说到酒,古代医家可没少花笔墨。《黄帝内经》里早就写了:“多饮伤神,少饮通血。”意思很简单,酒不是不能喝,是不能贪杯。适量可以活络气血,过量就成了刮骨钢刀。
痛风在中医里叫“痹证”,多为“湿热浸淫、痰瘀互结”。白酒属“热”,啤酒属“寒湿”,一冷一热交织在体内,身体一下子就蒙了,正气不能宣发,湿热内蕴,尿酸结晶就容易沉积在关节,疼得你下不了床。
古书《金匮要略》有云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意思很直白,吃得过、喝得猛,脾胃就顶不住。脾主运化,肾主水液,脾虚不能运湿,肾虚不能化浊,尿酸不积才怪。
别只盯着脚痛,痛风远比你想象的要毒辣
痛风不是只是脚趾肿一圈那么简单。它是全身性代谢紊乱的信号弹,打的是关节,炸的是肾脏,牵连的是心血管。
很多人第一发作在大脚趾,接着膝盖、手指、踝关节都来凑热闹,再发展下去,痛风石、肾结石、肾衰竭一个都不落。
你知道吗?研究显示,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高血压、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都显著升高。这病不是富贵病,是“生活习惯暴击病”。
而且,痛风还跟情绪有密切关系。长期焦虑、情绪压抑,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肾上腺素飙升,血压升高,肾脏血流减少,尿酸排泄更差。你以为你是在“喝酒解压”?其实你是在“火上浇油”。
甭再说“酒是感情的润滑剂”,它是尿酸的催化剂
很多人喝酒,是为了社交、为了合群、为了应酬。可问题来了:你拼命喝下去的,不是情谊,是代谢废物。你换来的,不是人情,是尿酸结晶。
社会文化给了“劝酒”一张合理的面具,但身体从来不跟你讲感情,它只认数据。高尿酸、高血糖、高血脂,一高接一高,最后拼成一套“代谢综合征”的大礼包。
中国的传统饮酒文化,讲究的是“适量”“节制”“礼而饮之”。
李白写诗说“花间一壶酒”,那是一壶,整首诗也没告诉你他每天一壶。现代人倒好,啤酒上箱,白酒按斤,喝完还要吆喝:“不醉不归!”你以为你是李白?错,你是痛风候选人。
年轻人也别太天真,“痛风是老年病”的说法早过期了
现在痛风的发病年龄是越来越低。你以为只有四五十岁的大叔才会得痛风?错。20出头的小伙子,天天喝啤酒撸串、熬夜打游戏、再来点甜品奶茶,尿酸指标蹭蹭往上飙。
临床数据显示,18-30岁之间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已超20%,这可不是玩笑。
而且,很多人根本不当回事,直到哪天半夜痛醒、脚趾发热、红肿欲裂,才知道“这不是扭了脚,是发作了”。
饭桌上那套“哥们义气”,值不值你一辈子的慢性病?
别再拿“喝酒讲义气”当挡箭牌。真正的哥们,不是非得灌你几杯,而是知道你不能喝,还替你挡酒。
健康这事儿,讲的是底线,不是面子。
你可以不喝白酒、少喝啤酒、不吃海鲜、不吃动物内脏,但你不能不爱惜自己。你可以不去健身房、不做马拉松,但你不能天天坐着不动,一边啃烧烤一边刷短视频。
喝酒逞强的,往往是最早倒下的。别等身体开了罚单,才想着怎么改。
“戒酒养身”这事,中医说得比谁都透彻
中医讲“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”。酒伤肾,饮食杂伤脾,肾脾俱虚,百病丛生。肾虚不能化浊,脾弱不能运湿,尿酸自然就积起来。
《素问》有言:“酒入于胃,散于肠,淫于脉,气不得行,血不得通。”意思是酒精遍布全身之后,扰乱气血运行,伤了脏腑根本。
中医调理痛风讲究“祛湿清热、疏通经络、调和肝肾”。但最根本的,还是要“戒其所伤”——戒酒。
再好的汤药、再妙的按摩、再贵的补品,抵不过你每天一瓶啤酒、一口白酒的反复拉扯。
总结?不,我们来点“人话”收尾
如果你还在坚信“酒是生活的调味剂”,那你迟早会明白,它更是健康的催命符。别把劝你少喝一口的人当成扫兴鬼,他们可能是比你自己更关心你的人。
身体不是提款机,不能随便刷。它记仇,还记得清清楚楚。你喝下去的每一口,身体都记着账,等哪天一块利息一起收,你就知道什么叫“走不成路”。
你以不爱惜身体,但它总有一天会强制你“清算”。
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意思?点个赞再走呗。有啥想说的,评论区见。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健康科普?转发推荐给你身边那个“酒局之王”,让他也看看自己到底在喝什么。健康这事儿,懂得多一点,痛就少一点。
参考文献: [1] 刘克敏.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[J].中华内科杂志,2021,60(5):421-425. [2] 王思明,赵国庆.饮酒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[J].实用预防医学,2023,30(02):182-185. [3] 许武,李艳.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[J].中医药导报,2024,30(08):95-99.声明: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,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,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,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。文中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医生诊断与治疗,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启泰网-启泰网官网-武汉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