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里洋场、风花雪月,他是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饮”的深情之人;
“母别子,子别母,白日无光哭声苦”,他是千里奔丧,不惜以死为咒,为母正名的孝顺之人;
毛主席曾说他是个“聪明的官僚”,胡汉民曾称他为“药中甘草”,他自嘲为“伴食宰相”,而后人则尊称他为“民国一完人”。
他从小便心怀母亲,为了撑起母亲的门户,便刻苦求学,十年寒窗,经过漫长的艰苦磨砺,他终于有了声望与地位,然而,他却始终未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,这成了他一生无法抚平的伤痛。
这位深情、孝顺的男子,正是谭延闿——一个与命运抗争、与时代周旋的英雄人物。
展开剩余88%1880年1月25日夜,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麟正在府中酣睡,他隐约在梦中听到了婴儿的哭声。
那夜,谭钟麟正沉浸在一场梦境中,忽然,他模糊地听见一声婴儿的啼哭,声音越来越清晰,仿佛有人用一股清泉般的声音将他从沉睡中唤醒。管家急匆匆跑来报告:“老爷,是照顾母亲的丫鬟生了一个男婴。”
谭钟麟心中一喜,赶紧赶到丫鬟房中,小心翼翼地抱起那个刚出生的婴儿。看着婴儿粉嫩的小脸上那双清澈的大眼睛,他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感觉,仿佛这孩子注定非凡。那小嘴微微紧抿,似乎正吸着奶,样子可爱无比。
这时,谭钟麟坚信,这个婴儿将来必成大器,于是他为孩子取名“谭延闿”,字组庵。这个名字并非随意,字“组庵”是晚清大臣何文安的字,谭钟麟曾解释,出生当天,他梦见何文安来访,心中顿生疑虑,觉得这必定是某种命运的安排。
但为何一个丫鬟生下的孩子,会得到浙江巡抚如此的关注与宠爱,甚至亲自为他取名?这其中,必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缘由。
李氏,一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女人。从小就在有钱人家做丫鬟,脏活累活全是她的,受人白眼、忍辱负重,然而,她却有着一副出众的容貌。
她的命运仿佛注定要在背后默默承受许多,直到一天,谭钟麟去友人家做客,意外看见了这个面容清丽、为人干练的丫鬟。
那一刻,谭钟麟心生喜爱,最终鼓起勇气向朋友提出,将李氏接回家中,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。
李氏进入谭府后,成为了谭母的贴身丫鬟,孝顺的谭钟麟常常出入母亲房间,久而久之,李氏与谭钟麟的关系变得愈加亲密。
李氏虽然心中明白自己身份低微,但对这个英俊正直的男人,心中却无法抑制对他的倾慕。
尽管谭钟麟已有妻室,且三妻四妾在当时并不稀奇,但李氏依然被这份关怀和宠爱深深吸引。最终,她成为了谭钟麟的妾室,这也成为了日后故事的开端。
李氏深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,她常常教育年幼的谭延闿要努力学习,立志考取功名,而谭延闿也继承了母亲的聪慧,谭钟麟也对他寄予厚望。
谭延闿从五岁开始进入私塾,练习毛笔字,开始接触学问。年仅十一岁,他便开始学习义文学,遥遥领先同龄人。
翁同酥曾称他为“少年奇才”,13岁时,他参加长沙的童子试,一举考中秀才。
不久后,许多老学者看到谭延闿的诗文,都纷纷感叹:“这个孩子的才学已可做状元,然而他的作品中却隐含着一种岁月沉淀的成熟,似乎超越了他这个年纪。”
但李氏的身份依旧低微,哪怕为谭家生下三个儿子,她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家中的地位。每次饭时,她只能在一旁伺候,等家人吃过后,才在偏厅吃上那冷掉的饭菜。
这段日子,谭延闿心中难以忍受,愈加刻苦求学,每当想要和同学们嬉闹时,他总会提醒自己:母亲依旧在为这个家庭承受种种不公,我不能轻言放弃。
1903年,24岁的谭延闿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,取得会试第一名,成为会元。
消息传回谭府,父亲谭钟麟欣喜若狂,而母亲李氏在欣慰中也隐隐带着一丝愧疚。
她看着自己的儿子从小苦读,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艰辛,终于有所成就,却也意识到,自己未曾给他一个轻松无忧的童年。
然而,喜悦与心酸交织在李氏的心中。尽管儿子终于考取功名,她心中最担心的,依旧是儿子的孤独与不易。
那晚,谭钟麟突然提出:“大家一起来吃饭吧。”李氏一时愣住了,完全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和丈夫、正房一起就餐。丫鬟忙着将凳子摆到她身边,在大家的搀扶下,她缓缓坐下。
这顿饭,李氏不仅吃下了饭菜,更咽下了这些年在心中积攒的所有痛苦与不甘。
1895年,谭延闿迎娶了方榕卿。
方夫人不仅温婉贤良,还深知谭延闿母亲的特殊地位,她悉心照料婆婆,为家里增添了子嗣。
谭延闿每每外出工作,都感到一种内心的安定,因为妻子在家中为一切操劳打理,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与事业中。
当方夫人胃口不佳时,谭延闿会亲自下厨为她熬制滋补的鸡汤,并别出心裁地命名为“玫瑰情人汤”,这道汤也因其独特口味在广州酒楼成为了一道名菜。
1912年,谭延闿正式成为湖南省都督,投身变革潮流,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思想,加入了国民党,并参与了二次革命。
然而,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,谭延闿被罢职,后来因反袁被判四年徒刑。虽然经过一番周旋,最终免于监禁,但仕途已不再如意。
妻子方榕卿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,鼓励他在逆境中坚持。即使他避居青岛,也始终未曾放弃革命的理想。
1916年,谭延闿复职湖南省长,眼看一切步入正轨,却得知母亲李氏病重。方夫人选择隐瞒不报,最终李氏去世,而谭延闿未能赶回见母亲最后一面。
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,谭延闿痛不欲生,决心不顾一切回乡参与母亲的葬礼。因家族规矩,李氏作为妾室无法走正门出殡,谭延闿无法忍受,愤然躺在母亲的棺材上,要求从正门出殡,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。
这一刻,谭延闿最后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的气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-启泰网官网-武汉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