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德国总理默茨的访华专机至今仍停留在跑道上,而德国的资本却以每天超过5亿欧元的速度流向海外。 2024年第一季度,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3%,但同期德国本土获得的海外直接投资仅剩232亿欧元。 这种矛盾现象正发生在德国经济连续三年接近零增长的时刻。
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,2023年德国对外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160亿欧元,其中近三分之一流向中国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德国本土工业投资增长率仅为0.2%。位于下萨克森州的百年玻璃制造企业肖特集团,今年初宣布将总部迁往上海时,其负责人对媒体表示:“这个决定关乎企业未来二十年的生存。 ”
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定于今年春季的访华行程被临时取消。 德国外交部发布的声明中将原因归结为“日程安排困难”,但柏林政界人士向媒体透露,真正原因是其在台湾问题上的争议言论导致中方关闭了对话窗口。这一事件直接波及到默茨的访华计划,原本筹备数月的行程被无限期推迟。
德国执政联盟内部的对华政策分歧因此公开化。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哈瑟菲尔特公开表示“不应在压力下安排访问”,而社民党议会领袖穆策尼奇则指责这种态度是“外交自杀”。 三位原定随默茨访华的德国企业高管向媒体确认,他们已退出代表团,理由是“当前政治环境存在太多不确定性”。
莱比锡的家族企业海因茨精密机械公司已有90年历史,其总经理在董事会决议将生产线迁往江苏后坦言:“我们在德国新建工厂的审批流程已经进行了58个月,而在中国,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1个月。 ”德国工商大会202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,在德国投资建厂的平均审批时间为5.7年,这个数字是中国的6倍。
巴斯夫集团在湛江一体化基地投入100亿欧元时,其董事会主席布鲁德米勒表示:“这是公司158年历史上最大胆的赌注。 ”与此同时,该集团在路德维希港的老厂区正在裁员2600人。 德国《商报》统计,仅2024年上半年,就有47家德国中型企业将亚太总部迁至上海或深圳。
德国联邦银行2024年8月的数据表明,德国对华投资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从2022年的11%升至31%。 与此相对应的是,德国本土工业用电价格达到每兆瓦时218欧元,是中国的3.2倍。 北威州经济部长平克瓦特在州议会听证会上说:“每天都有企业来向我告别,他们要去美国或中国。 ”
默克尔在2021年卸任前的最后一次联邦议院演讲中警告:“那些认为能与世界经济第二大体脱钩的人,根本不懂经济学。”当时德国对华年出口额为960亿欧元,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1350亿欧元。 她的发言稿撰写人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,这份讲稿特意保留了关于对华关系的段落。
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拉兹尔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,德国企业正以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未见的速度外迁。 报告显示,42%的受访企业计划将投资转向其他欧洲国家,31%明确表示将投资中国。 仅2024年第一季度,德国汽车行业就在中国新增投资78亿欧元。
在成都代表团今年春季赴德招商期间,拥有123年历史的模德机床当场签约将中国总部落户成都高新区。 该公司CEO施密特在签约仪式上说:“这个决定基于我们对亚洲市场未来二十年的判断。 ”与此同时,西门子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全球首个数字化工厂,投资额达15亿欧元。
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前八个月中德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,同比增长12.3%。 但同期德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到480亿欧元。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霍伊斯根在年度会议上表示:“我们正在用一条腿追赶,另一条腿却被绑在椅子上。 ”
汉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7%,其中对华业务量减少12%。 港务局局长在内部会议上提到:“中国船公司正在将更多航线转向鹿特丹和安特卫普。 ”与此同时,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的经理向记者展示数据:该场站2024年上半年处理的中欧班列数量同比减少19%。
宝马集团在沈阳的第三工厂将于2025年投产,该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人民币。 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动工仪式上表示:“这里将生产下一代电动汽车。 ”而在慕尼黑总部,宝马宣布将传统发动机工厂的产能削减40%。 这种战略调整正在34%的德国大型企业中发生。
杜塞尔多夫举行的“德国日”投资论坛上,州经济部长绍尔兰德试图挽留当地企业时表示:“我们正在简化审批流程。 ”但在场的企业主们展示的数据显示,过去三年当地工业用地价格又上涨了22%。 一位机械制造企业主说:“我的中国竞争对手的电价只有我的三分之一。 ”
德国商业银行外汇交易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欧元对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同比增长38%。该行首席经济学家克莱默在分析会上指出:“资本流向不会说谎。 ”同期德国对华证券投资增加420亿欧元,创下单季度历史纪录。
柏林智库MERICS主任胡谧空在最新报告中写道:“德国企业对华投资正从‘在中国为中国’转向‘在中国为全球’。 ”该报告统计,34%的在华德企已将中国基地纳入其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。 这个比例在五年前是18%。
德国金属行业工会主席霍夫曼在汉诺威工业展期间表示:“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工厂关闭的消息。 ”该工会统计,2023年德国金属加工行业就业岗位减少2.1%。 与此同时,德国在华企业本地雇佣人数增加7.8%,达到110万人。
慕尼黑ifo研究所的商业景气指数显示,德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已连续11个月下降。 所长菲斯特在发布数据时指出:“企业家的脚比他们的嘴更诚实。 ”该所另一份报告披露,德国中型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率平均达到8.7%,而在本土市场这个数字是3.2%。
德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人才流动报告显示,在华的德国专家数量增加12%,而选择回国的德国专家数量减少7%。 报告主笔人穆勒教授指出:“人才流向与资本流向呈现正相关。 ”该报告首次记录到德国在华研究人员数量超过在美研究人员。
汉莎航空货运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中德航线货运量逆势增长5.3%。 货运总监在财报会议上表示:“电子产品和精密仪器运输量显著增加。 ”这与德国海关统计的精密仪器对华出口增长23%的数据相互印证。
德国工商大会驻北京首席代表希尔特在年度白皮书中写道:“德国企业正在用实际投资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。 ”该文件显示,72%的在华德企计划未来三年追加投资。 而在德国本土,这个比例是31%。
德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布雷默在月度经济评估中指出:“资本外流速度已经超过2012年欧债危机时期。 ”他提供的数据表明,德国金融资产外流规模在2024年第二季度达到单季度最高纪录580亿欧元。
德国《经济周刊》在最新封面报道中列举了今年外迁的17家隐形冠军企业名单。 总编在编者按中写道:“这些企业平均拥有84年历史,它们的离开不是临时决定。”该报道披露,这些企业在中国新工厂的平均投资额为2.8亿欧元。
#亚太瞭望台#
启泰网-启泰网官网-武汉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