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/百步倒流水
近日,由陈剑飞导演的电影《火种》在全国上映。说句实话,拍摄革命者的作品本身就吃力不讨好,不是因为人物形象不突出,而是人物的故事家喻户晓,作品发挥艺术想象的空间太狭小。不过,看了《火种》之后,我却有一种在旧书摊上突然翻出了自己小学语文课本的感觉,除了惊喜和感动,还有一种对童年时光深深的怀念。
李大钊的故事本身不复杂,他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,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。星星之火就是在他手中在全国逐渐形成燎原之势的。就是这样一个革命者,最后被反动派杀害,牺牲时还不到38岁。绞刑架是李大钊同志生命的终结点,却是电影《火种》沉重而又精彩的开端。谁是绞杀李大钊的凶手?解放后,面对群众的呼声,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刽子手,是这部电影要叙述的主题。于是,一个正义凛然却显单调的故事,在这样的历史追问下,瞬间有了波诡云谲的味道。
在影片中,富大龙依旧稳定地献出了他影帝级的表演。他扮演的李大钊,富有激情而不浮夸,富有人情而不淡漠,富有慈悲而不虚假。他打破了先驱者的“符号化”困局,用“神性”与“人性”的双重刻画,让李大钊从历史课本中走出,成为可感、可触的鲜活个体。
在北大红楼的讲台上,他眼神如炬,声调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,手势与停顿间满是传播真理的笃定,将李大钊作为“播火者”的思想锋芒与人格感召力具象化;而在家庭场景中,他会放缓语速,眉眼间褪去激昂,对子女的温柔叮嘱、与家人相处的松弛状态,又还原了他作为丈夫、父亲的温情底色。
启泰网-启泰网官网-武汉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