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国拉黑23家中企 中方见招拆招 经贸博弈升级!9月14日至15日,中美在马德里进行了第四轮经贸会谈,讨论了关税、TikTok处置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问题。会前的9月12日,美国商务部将32家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,其中23家为中国企业。次日,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,紧张气氛骤升。

马德里会谈是近几个月来中美高层的第四次接触,首日未见明显突破。外界预期双方可能围绕TikTok美国业务的处置期限进行讨论,并探讨稀土、关税与出口管制等议题。然而,在会谈前夕,美国再次采取行动,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,理由包括协助获取受限设备和支持军民融合。此举进一步收紧了对华高科技供给。

中国商务部随即启动对部分美产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,涉及商品接口IC、门极驱动IC等40纳米及以上制程产品。初步证据显示,相关芯片在2022年至2024年间降价达52%,进口量上升并压低国内价格。这表明中国不仅在回应美方措施,还在通过实际贸易救济工具维护自身利益。

农业方面,中国增加了对巴西大豆的采购,而同期美国对华大豆销售几乎为零。美国大豆行业依赖中国市场,预计2023/24年度中国占美豆出口的54%,价值超过130亿美元。因此,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关税安排成为美方关注点之一。

科技领域,中国通过反倾销调查反击美国在低端芯片市场的策略。若最终裁定成立,美方相关产品在华市场将面临保证金或高额反倾销税,影响其现金流与定价权。这种“双向胁迫”效应已经显现,美国在对华大豆销售和芯片销售方面均遇到困难。

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压力与安全叙事之间摇摆不定。既要稳住农工利益与通胀预期,又要维持对华强硬态度,难度很大。本轮马德里谈判最现实的成果可能是延长TikTok处置时限与阶段性关税停火,但出口管制与产业政策短期内难以松动。若无高层峰会的政治推动,结构性议题大概率将继续拖延。
中国应对策略包括使用法治化贸易工具对抗低端倾销,稳定本土成熟制程生态;通过多元能源与农产品进口锁定价格与供应安全,削弱美方农产品牌的边际威慑;并在谈判中以关税与市场准入作为可交换筹码,推动对等规则回归。这些措施旨在降低不确定性成本,而非单纯对抗。美国继续扩大实体清单范围,中国的对等措施也会更加精细化、程序化。只要中国保持对南美农产品与能源的分散化布局,农业牌对谈判的牵引力将持续存在。美国拉黑23家中企 中方见招拆招 经贸博弈升级。
启泰网-启泰网官网-武汉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